樣本前處理:樣本固定宜采用 4% 多聚甲醛(PFA),且固定時間應控制在 24 小時以內,避免過度固定導致抗原表位被掩蔽,影響抗體與抗原的結合 。對于需要脫鈣處理的樣本,應避免使用酸性脫鈣劑,推薦采用乙二胺四乙酸(EDTA)進行脫鈣,保留抗原活性 。
實驗流程:首先進行抗原修復,使用檸檬酸鈉緩沖液(pH6.0),在 95℃條件下處理 20 分鐘,以恢復被固定過程掩蓋的抗原表位 。隨后用含有 5% 驢血清和 0.3% Triton X - 100 的封閉液在室溫下封閉 1 小時,減少非特異性背景染色 。一抗孵育時,將 SMC - 401 按 1:1000 的比例稀釋,在 4℃條件下孵育過夜,確??贵w與抗原充分結合 。最后采用 HRP 標記的二抗結合目標抗體,并使用二氨基聯苯胺(DAB)進行顯色,注意避免使用金屬增強劑,防止背景染色加深 。預期結果在人腦 Lewy 小體染色中,陽性信號呈現為棕褐色顆粒狀沉積,在 40 倍顯微鏡下清晰可見,而白質區域應無染色,以此作為背景控制 。
樣本制備:確保樣本蛋白提取充分且保持完整性,可采用合適的細胞或組織裂解液進行處理,并通過離心等手段去除雜質 。
實驗條件:使用 12% Tris - Glycine 凝膠進行電泳分離蛋白,轉膜至 0.2μm 的聚偏二氟乙烯(PVDF)膜上,轉膜條件為 100V 恒壓 60 分鐘 。轉膜后,用含有 5% 牛血清白蛋白(BSA)的 Tris 緩沖鹽水吐溫(TBST)溶液封閉膜 1 - 2 小時,以減少非特異性結合 。將 SMC - 401 抗體按 1:1000 的比例稀釋于封閉液中,4℃孵育過夜 。之后用 TBST 充分洗滌膜,再與 HRP 標記的二抗孵育,最后通過化學發光法或顯色法檢測目標條帶 。預期在大鼠腦膜裂解物的 WB 分析中,能夠清晰檢測到約 50kDa 的 SLC38A1 蛋白條帶 。
樣本準備:收集適量細胞或組織樣本,裂解后獲取含有目標蛋白的細胞裂解液,并通過預清除步驟去除可能與抗體非特異性結合的雜質 。
實驗操作:將 SMC - 401 抗體與 Protein A/G 磁珠或瓊脂糖珠進行偶聯,形成抗體 - 磁珠復合物 。將復合物加入細胞裂解液中,4℃緩慢搖晃孵育數小時,使抗體與目標蛋白充分結合 。通過磁力架或離心等方式分離磁珠或瓊脂糖珠,將結合有目標蛋白及相關相互作用蛋白的復合物洗脫下來,用于后續的蛋白質鑒定和分析,如質譜分析等,以深入研究與 SNAT1 相互作用的蛋白質網絡 。
樣本固定與處理:嚴格控制樣本固定時間和條件,避免過度固定或固定不足 。對于不同類型的樣本,應根據其特性選擇合適的固定劑和處理方法 。在樣本處理過程中,要防止蛋白降解,可在裂解液中添加蛋白酶抑制劑 。
抗體保存與使用:SMC - 401 抗體應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進行保存,一般需在 - 20℃條件下儲存,避免反復凍融,以免影響抗體活性 。在使用前,應將抗體從冰箱取出,在室溫下緩慢復溫,并輕輕混勻,避免劇烈振蕩 。
實驗條件優化:不同的實驗樣本和實驗目的可能需要對實驗條件進行優化,如抗體稀釋比例、孵育時間和溫度等 。建議在正式實驗前進行預實驗,摸索最佳實驗條件 。
非特異性染色:若在 IHC 實驗中出現全片非特異性染色,可能是抗原修復過度所致,可嘗試將抗原修復時間縮短至 10 分鐘 。此外,封閉不充分、二抗濃度過高或孵育時間過長也可能導致非特異性染色,應逐一排查并調整相應實驗條件 。
無目標條帶(WB):在 WB 實驗中若未檢測到目標條帶,可能是樣本中目標蛋白含量過低,可嘗試增加上樣量或濃縮樣本 。另外,磷酸酶未被抑制可能導致目標蛋白去磷酸化,影響抗體識別,可在樣本處理過程中添加 PhosSTOP 抑制劑 。
染色不完整(IHC):如果在 IHC 實驗中出現斑塊染色不完整的情況,可能是組織脫水不充分,可適當延長梯度乙醇脫水時間,確保組織充分脫水,以利于抗體更好地滲透和結合 。